真龙与假龙:安全感与信任 |
||
来源: 发布时间: 2015年04月15日 作者:东营中院研究室 延颜 | ||
某个周末陪孩子看恐龙展,当看到一只3.5米长的霸王龙站在门口“活灵活现”地摇头摆尾时,孩子突然被吓到,转身便拉着我跑,以颤抖的声音大叫“妈妈咱们走”。后来问孩子为什么怕,那不过是一只人造的假霸王龙。孩子回答说他喜欢的是书上的霸王龙、玩具霸王龙、电视里的霸王龙,就是不喜欢“真的霸王龙”,最后问到“妈妈,你喜欢真的霸王龙吗”。孩子指的是恐龙展馆里的霸王龙,我却顿了顿,想像了一下霸王龙复活在面前的情景,回答是“要是碰到真的霸王龙,妈妈来不及喜欢或不喜欢就被它给吃掉了”。 反观自己,之所以敢目不斜视地看恐龙展馆里的那只霸王龙,不是因为有多勇敢,而是知道它再逼真也是假的,带不来实质性的危害。对于孩子来说,他的感官告诉他这只霸王龙的头会动、眼睛会眨,就是一只真的霸王龙,它随时会冲过来,巨大的不安让他害怕。而我相信它不会冲出来,有满满的安全感,所以不怕。于是想起另一次陪孩子去看活体动物展,当时有一只巨蜥、一条蟒蛇,看起来都很温顺,孩子勇敢地用手摸着感受它们的体温,我在一旁看得有些心惊,怕这些动物被激怒反过来咬人。我的担心同样来自于缺乏安全感。 安全感是人生的一个基本需求,不论是工作,还是生活,在安全的环境下我们会心无旁骛,不安的因素则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,甚至让我们的行为偏离原定目标。把这个观点放到诉讼活动中,如果能够提供安全的、公平的、公正的诉讼环境,当事人会把目标放在“官司”本身上,把心放在心里,一门心思地“打官司”,而不是把心思放到法官、法院身上,考虑怎么去找门道、找熟人来打通与法官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把怨气无限地放大到法官和法院身上;法官也会把目标放在“案子”本身上,朝着公正断案、解决纠纷去对症开方,而不是先来分析哪个当事人容易上访、闹访、缠访,再来“看人下药”;社会舆论也会就案论案,而不是一看到案子先想是不是有“案中案”,是不是法官有失于公正,是不是当事人后台有多硬。如此说来,当前所诟病的诉讼活动中的不良现象,都与缺乏安全的诉讼环境有关。 安全感的关键,在于是否心存信任。我会担心巨蜥、蟒蛇会咬人,是不那么信任驯兽师。孩子害怕霸王龙,是他的直观让他不相信这是假的。当事人担心案件不公正或多方追求对自己有利的结果,是因为他们坚信对方会“找人”,不信任法院、不信任法官。法官担心当事人上访,是因为他们不信任现行的信访处理机制,不知道上级、领导会如何处理,不知道舆论会如何转向。社会舆论总想探查“案件的背后”,是因为不相信当事人会不找人,不信任法官能顶住“找关系”的社会风气、经得起各种“利益诱惑”公正审案。看多了见诸媒体的负面报道,听多了身边人经历或讲述的不公正信息,特别是网络时代各种负面信息的迅猛传播,都动摇了人们对正面信息的接受,无形中降解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。这种降解,使原有的信任变成了建立在不信任基础上无可奈何的选择,即明明不信任却又无从选择,无从选择下只能用它。 要重建基础牢固的社会信任,是一个浩大的工程。而我们所能做的,就是从我们所做的做起,做我们所能做的。作为新时代的法官,不可能不闻窗外事,需要的是练就一身本领,审案时努力屏蔽掉不良信息,不为与案件本身无关的信息所左右;与当事人接触时,注意言行和气而谨慎,不是要多圆滑,而是当说则说,不当说的坚决不说;日常生活中缺不了活泼与调侃,但也不能忘了维护法院和法官的形象,不是要“护谁的短”,而是认真而严肃地维护自己的形象,塑造应有的信任。 |
||
|
||
【关闭】 | ||
|
||